[1] |
韩兴, 刘晓平, 王刚, 韩松.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复杂场景下的机器人拣选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9, 42(5): 22-28. |
[2] |
刘新华, 赵子谦, 旷海兰, 马小林, 李方敏. 基于特征选择的皮肤检测混合颜色空间的选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1): 24-30. |
[3] |
范琮珊, 张天魁, 曾志民. 基于业务量突发性的异构蜂窝网络最优基站密度[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7, 40(6): 30-36. |
[4] |
谢显中, 李传文, 杨和林. 认知D2D通信中基于博弈论的动态频谱分配方案[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7, 40(2): 43-48. |
[5] |
李枝灵, 刘柱, 郭少勇, 邵苏杰, 亓峰. 基于免疫算法的电力线通信网接入点规划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6, 39(s1): 104-108. |
[6] |
桑英军, 范媛媛, 吴尚光, 李曼, 王业琴. 车载传感器压电和电磁混合式自供电技术[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6, 39(3): 132-135,142. |
[7] |
尹露, 邓中亮, 席岳. 基于可信度的多源定位数据融合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4): 34-38. |
[8] |
申滨, 王舒, 黄琼, 陈前斌. 认知无线电最优用户选择协作频谱感知[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2): 32-37. |
[9] |
刘雯雯, 袁龙, 刘子扬, 彭涛, 王文博. 宽频信号能量检测最优判决门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1): 25-30. |
[10] |
李虎, 刘元安, 胡鹤飞, 袁东明, 段思睿. 延迟容忍的混合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容量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3, 36(4): 1-6. |
[11] |
贾庆轩, 邓夏, 褚明, 黄飞杰. 单杆柔性臂的动态切换滑模-最优混合控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3, 36(4): 50-54. |
[12] |
李松 王晓湘 张鸿涛 赵渊. 多播系统中基于多用户分集的资源分配[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 35(4): 81-84. |
[13] |
张韬政,王小捷,仝辉. 交互结构最优化算法中辅助问题的相关性[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4): 14-18. |
[14] |
李军,何波,林霏,吴伟陵. 多点协作最优功率分配与协作伙伴选择方案[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6): 29-32. |
[15] |
孙剑锋,高锦春,刘元安,谢刚. 合作感知系统中最优合并准则下的用户删除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4): 114-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