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静, 刘艳, 余春雷, 王秘, 刘向阳. 非均匀故障保护的分组修复码构造[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9, 42(5): 75-82. |
[2] |
唐伦, 赵培培, 赵国繁, 陈前斌. 基于QoS保障的服务功能链动态部署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6): 90-96. |
[3] |
马宇鹏, 张建国, 邱继伟. 基于Bootstrap-SVR-SOC的小子样结构机构可靠性分析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4): 81-85. |
[4] |
冯嘉珍, 张建国, 贾庆轩, 陈钢, 孙静怡. 机械臂运动轨迹可靠性分析的自更新响应面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7, 40(4): 35-40. |
[5] |
邢宁哲, 张思东, 李枝灵. 基于粒子群的电力通信网线路优化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6, 39(s1): 59-62. |
[6] |
芮兰兰, 江枫. 泛在末梢环境可靠性预测的服务发现选择协议[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5, 38(s1): 28-32. |
[7] |
王健, 黄韬, 谢人超. 启发式构建软件定义网络的控制消息路由树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5, 38(3): 82-87. |
[8] |
宋小全, 胡鹏, 孙旭. 基于局部重传和网络编码的可靠性传输机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4): 54-58. |
[9] |
张瑞军, 邱继伟, 贾庆轩. 灰色系统理论的多目标可靠性稳健设计[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3): 23-26,42. |
[10] |
谢显中, 王柳苏, 黄倩, 马彬. 具有健康节点协作的高效多节点修复方案[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1): 52-56. |
[11] |
李陶深,韦燕霞,葛志辉. 跨层负载感知的无线Mesh网络拥塞控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1): 50-54. |
[12] |
王滨,郭云飞,张建辉,兰巨龙. 基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网络故障快速恢复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4): 83-87. |
[13] |
王立芊;陈雪;马东超. 无源光接入网网络整体可靠性定义与量化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 32(5): 66-70. |
[14] |
吴震,孟洛明. 结合维护策略和失效相关性的软件可靠性建模[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30(6): 94-98. |
[15] |
曲桦 李增智. 具有多重故障恢复能力的光网络生存性机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6, 29(s1): 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