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德庆, 田贤忠, 栾慎吉. 多个移动节点同时切换场景下代理移动IPv6建模与性能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9, 42(4): 43-49. |
[2] |
王莹, 李洪林, 费子轩, 赵竑宇, 王虹. 5G多接入网络TCP研究与展望[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9, 42(1): 1-15. |
[3] |
孙韶辉, 高秋彬, 杜滢, 刘晓峰, 艾明. 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标准化进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5): 26-43. |
[4] |
王子凡, 温向明, 陈亚文, 路兆铭, 常东旭. 面向5G无缝连接的云无线接入网系统及实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5): 143-148,158. |
[5] |
王亚鑫, 杨大成. 一种基于C-RAN的BBU负载均衡优化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5): 115-119. |
[6] |
孟洛明, 苏玉林, 喻鹏, 姜正昕, 李文璟. 业务量驱动的区域化无线接入网自主节能机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1): 57-61. |
[7] |
张恒,邱雪松,孟洛明,李文璟,张玺栋. 无线接入网自主覆盖优化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5): 29-32. |
[8] |
王立芊;陈雪;马东超. 无源光接入网网络整体可靠性定义与量化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 32(5): 66-70. |
[9] |
杨立伟. 一种基于光码分多址的WDM-PON实现方案的研究(增刊)[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29(s1): 122-125. |
[10] |
单琳伟 袁坚 任勇 山秀明. 接入网联合接纳控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30(5): 9-12. |
[11] |
苏辉,陆镇虹,吴立新,王金庄. 基于GIS的光接入网主干光缆路由优化#br#
模型和算法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2, 25(2): 83-87. |
[12] |
钟瑜伟, 郭志刚. V5接口一致性测试的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1, 24(1): 71-75. |
[13] |
李慧玲,郑文星,周继成. ATM over ADSL接入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2): 67-71. |
[14] |
宁帆, 寿国础, 钱宗珏. 光纤接入网双纤自愈环的保护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2): 54-57. |
[15] |
冷涛,孙曙和. 接入网设备V5.2接口的研究与设计[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8, 21(2): 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