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基于智能体电子商务双边多议题协商当中agent协商的效率,提出了一种agent的协商模型,并且将混合遗传算法HGA应用于这种模型当中,来提高模型中agent协商的效率。分别对4种遗传算法各进行1000次的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同样达到协商最优解时,标准遗传算法SGA平均需要218次协商,基于Metropolis准则的遗传算法MGA平均需要184次协商,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平均需要152次协商,而混合遗传算法HGA平均仅需要121次协商。这说明,在求解双边多议题协商问题的时候,HGA可以使得协商当中的agent高效达到协商的最优解。
提出了一种可自适应检测标签交换路径(LSP)故障的机制. 该机制基于自适应LSP检测模型, 由环回方式测量网络延迟和检测超时. 根据延迟和超时情况, 能自适应地调节检测周期, 控制检测包发送, 在快速检测故障的同时减少检测包数目. 实验证明, 该机制工作可在规定的延迟范围内检测出故障, 而且网络开销比固定周期检测机制低.
针对传统磁准静态方法无法进行高频段邻近效应分析的缺陷,提出一种可适用于横电磁波下整个频段的矩形有损传输线邻近效应分析方法,并推导了邻近效应影响下的交流阻抗,进而对电报方程的阻抗参数进行修正,为宽频域信号传输特性分析提供了新思路。仿真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在电流分布和交流电阻的计算上均有较高精度。
为了解决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次用户对主用户进行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权最小二乘的迭代定位算法。采用两状态马尔可夫模型作为主用户头像模型,能量检测作为次用户的感知模型。该算法可以在不干扰主用户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利用次用户之间的合作感知结果进行定位,并估计出主用户的三维地理位置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定位算法复杂度的简化算法。通过对定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求出了均方误差的Cramer-Rao理论下界。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均方误差非常接近理论下界,能有效地估计主用户的三维位置信息,提高定位精度。
为了结合光突发交换和光电路交换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业务平面对不同交换方式自适应的混合交换光网络模型,业务平面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不同的交换方式,提高了业务的自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针对裂缝细小不连贯且带有设计接缝的公路路面,提出了裂缝自动提取算法. 该算法包括路 面图像预处理、基于连通域相关的裂缝提取和基于随机Hough变换的接缝滤除3个环节. 路面图像预处理环节通过部分重叠子块直方图均衡(POSHE)、局部与全局灰度匹配以及基于高 提升空间滤波的图像分割,得到裂缝更加清晰的路面二值图像;裂缝自动提取环节中,通过 基于连通域之间的相关特性,将细小且不连续裂缝的各个片段连接形成完整裂缝,进而基于 连通域长度特性,实现了复杂裂缝与路面纹理噪声的区分;在接缝滤除环节,通过基于随机 Hough变换的直线检测结果,结合接缝的自然属性设计了一组接缝区域识别规则,实现了裂 缝与接缝的区分,从而得到了最终的裂缝识别结果.
将共形几何代数(CGA)和迪克逊(Dixon)结式引入串联机构逆运动分析中,对一般6R机器人的位置进行了反解. 先把齐次变换矩阵转以共形几何代数形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共形几何代数形式的串联6R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再通过线性消元和Dixon结式消元消去5个变元,然后对Dixon结式进一步处理,最后得到1个一元16次方程. 这种算法也适用于其他具有16解的7R、1P5R和4R1C等串联机械手位置反解问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提出一种应用于中继蜂窝网络的混合型协作中继选择算法(HCRSA). 当用户采用中继传输时,为实现协作通信,HCRSA算法根据当前小区中的用户密度情况,动态地选择了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的协作传输,或中继节点和协作用户之间的协作传输. 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中继选择相比,HCRSA能根据网络中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协作中继机制,充分利用协作中继来有效提高用户容量,提升系统性能. 性能。
为了在弱信号情况下更有效地实现定位,对辅助全球定位系统(AGPS)中2颗星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采用AGPS定位系统加快卫星捕获和提供辅助数据. 利用Marquardt算法进行位置解算,加入了步长因子,根据目标函数的变化情况自适应调整步长,解决了GaussNewton算法对病态方程组解算误差较大的问题. 2次观测中当有2颗卫星重复出现时,平均定位偏差由703.24m下降到116. 63m,1颗卫星重复出现时,由108.93m下降到32. 17m,算法运算量增加不多.
基于电波电离层传播基本理论和高功率微波大气传输机理,讨论了低频端超宽谱高功率微波 (HPM)低电离层中的自作用效应,得到了强场条件下自作用因子表达式,分析了强场条件下电场强度、电波频率、电子碰撞频率、电子密度、传播距离等参数对自作用效应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初始场强振幅大、频率高、电子密度越大、传输距离越远,自作用效应越明显.
利用降维分组和迭代检测的思想,提出并行和串行2种结构的迭代分组检测器. 迭代分组检测器利用上一次检测得到软信息更新关于干扰信号的均值和白化滤波器系数,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系统误码率,而在每次迭代之间,随机分组算法的使用又进一步降低系统误码率. 仿真结果表明,并行分组最大后验概率检测器能在系统性能、检测延时和复杂度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是可以选择的检测算法.
为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数增量中继协议. 在该协议中,若数据包的直接传输失败时,中继节点并不是1次转发整个数据包,而是先将其分为若干子块,每次只传输其中1个子块,直至目标节点实现正确接收或达到最大中继传输次数.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数增量中继协议能有效地降低平均传输时间,显著地提高频谱效率.
根据入侵容忍系统与一般网络系统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专门针对入侵容忍系统的安全态势评估方法. 基于入侵对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入侵容忍的功能,构建了数据机密度、数据完整度、服务可用度3个评估指标,并根据各指标的特点给出了其量化方法,然后通过对这3个指标的定量计算来动态评估入侵容忍系统的安全态势. 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是一种便于操作的态势评估方法,所得到的安全态势能反映出入侵容忍系统的真实安全状况.
为了克服基于层析成像的拓扑推断技术中时钟同步及节点间合作的限制,有效减少测量流量,在拓扑推断中提出了自适应的基于时延抖动的拓扑推断算法,该算法不需要节点间的时钟同步和节点间的合作,并且产生的测量流量较少. 从理论上分析了自适应的基于时延抖动推断自适应网络拓扑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通过NS2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的基于时延抖动推断拓扑结构的效果比基于端到端单向时延推断拓扑的效果好,并且受到的限制少.
提出了一种通用意义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多普勒频移估计方法. 采用几何标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地心地固坐标系(ECEF)中GPS信号多普勒频移分析模型,计算了卫星可见地心角、卫星轨道角速度和卫星可见区间,推导并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关于接收机最大可见仰角、卫星轨道角速度和卫星可见时刻开始所经历的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该模型适用性和准确性高,可以满足辅助全球定位系统(AGPS)终端侧精确估计多普勒频移参数的要求.
在点对点(P2P)网络中,由于不存在可信中心,实体间的信任关系无法使用传统方式建立.针对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 该模型基于模糊理论构建服务行为评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该模型通过将历史行为分组,并赋予不同的权值,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时间相关性算法. 该模型使用分布式存储的方法来处理推荐信息,降低了搜集推荐信息的消耗.
基于对称信道给出了解码中继方式下等功率分配协作通信系统的系统平均中断概率的精确表达式. 在衡量系统中断概率时,考虑了源到目的节点链路,指出考虑这一链路增益所获得的性能增益. 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功率分配系数受系统总可用功率和网络结构大小的影响.
为了对跳频信号进行分选,主要研究了聚类算法. 首先对KHM算法进行改进,得到了对随机初始化中心不敏感的聚类算法,然后利用已有的聚类有效性评价函数获得最佳聚类数的范围,并提出了在此范围内寻找最佳聚类数的算法. 结合改进的KHM算法和聚类个数估计方法,利用信号持续时间、方位信息和功率,对跳频信号进行分选,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正确地分选出跳频信号.
为了能在满足空时分组码完全分集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译码复杂度,提出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设计方案. 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结构上添加自适应系数,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计算自适应系数的具体数值. 设计的目的是保证传输的数据符号之间相互正交,彼此没有干扰,从而实现完全分集,并能采用复杂度低的单符号译码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自适应方案的误码率性能要明显好于采用星座旋转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方案,只需要采用有限反馈的方法就能实现近似理想反馈的误码率性能.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循环谱检测算法,该算法检测率高,所需检测时间短,运算复杂度几乎不变. 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循环谱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信噪比低1个数量级而检测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检测性能仍优于传统循环谱算法,增强了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提高了频谱检测的性能.
为保护无线局域网中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 提出了一种基于请求发送(RTS)多预约和竞争窗口自适应调整的多优先级信道接入算法(MRDCW). 该算法首先利用RTS多预约进行优先级区分, 减少因低优先级业务增多而给高优先级业务带来的影响, 并通过理论建模验证了其有效性;其次, 不同等级的业务在竞争窗口回退时都根据自身的信道接入状况自适应调节竞争窗口大小, 以减小高优先级业务自身之间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相对802.11e更能适应网络状况的变化,并且更好地保护了高优先级业务的吞吐量.
通过对实际业务的监测, 总结了万维网业务的协议和流程, 提出了1组针对web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指标,这些都是基于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端到端QoS指标, 既能直接反映用户访问网站时的质量感知, 又能从技术角度说明造成用户感知的原因,以及各指标的概念、算法及与现有QoS指标和用户感知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网络环境下, 通过对这组指标的主动监测实验, 对用户感知的web业务QoS进行了分析. 实验证明,这组指标能更好地反映用户感知的web业务QoS.
根据湍流尺度分析中的对数无限可分级串方法(LIDC),对从某移动运营商处获取的无线分组网络流量进行了多尺度行为分析,以GPRS为例,发现现网GPRS流量符合对数无限可分级串框架,并由此对无线分组流量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LIDC方法在分析无线分组网络流量的多尺度行为方面非常有效. 该方法不仅在全尺度范围内能刻画网络流量的尺度特性,而且能确定出某一尺度下的有效分析范围. 同时,经过该分析框架分析表明,无线分组网络流量中的尺度保持了幂律关系、单一尺度及尺度不变性等特点.
针对智能光网络(ION)中的层次结构,提出了DHBR和DHROG 2种分层路由算法. 2种算法均基于固定层备选路由策略,着重考虑了各层域间链路与网关节点处的资源协调与均衡. 离散事件仿真结果表明,2种算法均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性能,得到较低的阻塞率,并具有较好的时间特性.
在分析码分多址(CDMA)系统信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各用户信息之间的独立性.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一定时,该算法的误符号率是传统最小均方差(MMSE)算法的50%左右. 当干扰用户与期望用户的功率比(干信比)为40?dB时,本算法的误符号率比MMSE检测算法要低2个数量级,而且干信比越高,抗远近效应性能改善的程度就越大.
分析了Huang等提出的1个完美并发签名协议,设计了2种攻击方法对该协议进行攻击. 结果表明,该方案存在2个安全漏洞:参与的两方A和B都有能力在并发签名产生之后伪造1个对新消息的签名;A与B都有能力独自伪造双方的并发签名. 为了防止上述的伪造攻击,提出了1个改进方案,增加对关键信息的认证,并分析了改进方案的安全性.
为保证不同类型业务在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网络中的合理调度,并提高链路带宽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加权公平调度算法. 为分析该算法性能,利用OPNET仿真软件搭建平台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加权公平算法,该算法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基础上能有效地节约链路带宽资源,并使高等级业务获得更好的时延特性.
研究了电力通信正交频分多址空分多址(OFDMASDMA)系统在每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内各用户要求在比特数、各子信道功率上限和特定比特数约束下的多用户在其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模型. 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空间正交性和优先级的逐比特查表加载和交换调整的功率自适应动态资源分配算法.在电力专用的无线通信环境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新算法在保障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兼顾了一定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