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俊松, 张启坤, 甘勇, 孟颍辉. 适用于无线医疗传感网的身份认证协议[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4): 104-109. |
[2] |
武斌, 林幸, 李卫东, 芦天亮, 张冬梅. 云计算下手机人工免疫恶意代码检测模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5, 38(4): 34-38. |
[3] |
王秀娟, 孙博, 廖彦文, 相从斌. 贝叶斯属性攻击图网络脆弱性评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5, 38(4): 110-116. |
[4] |
谢丽霞, 王亚超.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新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5): 31-35. |
[5] |
李静华, 慕德俊, 杨鸣坤, 胡伟. Android恶意程序行为分析系统设计[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s1): 104-107. |
[6] |
谢丽霞, 薄夫宽, 邓强. 多安全域角色信任访问控制模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3): 83-88. |
[7] |
葛海慧, 郑世慧, 陈天平, 杨义先. 信息安全威胁场景模糊风险评估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3, 36(6): 89-92,107. |
[8] |
芦天亮, 郑康锋, 刘颖卿, 胡影, 武斌. 基于动态克隆选择算法的病毒检测模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3, 36(3): 39-43. |
[9] |
张钊 唐文 温巧燕. 一种基于长度语义约束的报文格式挖掘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 35(6): 55-59. |
[10] |
钟尚勤 徐国胜 姚文斌 杨义先. 基于主机安全组划分的网络安全性分析 [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 35(1): 19-23. |
[11] |
王新良,刘芳,马婧,雷振明. 僵尸网络指纹特征自动提取技术[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4): 109-112. |
[12] |
杨宏宇,代其魁. 网络自保护机制的新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3): 122-126. |
[13] |
余旺科 马文平 严亚俊 杨元原. 利用信任模型构建安全路由协议[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3): 48-51. |
[14] |
朱洪亮;李锐;程明智;辛阳;杨义先;胡正名. 采用冒泡原理进行多轨迹识别的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1): 74-79. |
[15] |
武 斌, 郑康锋, 杨义先61472;. Honeynet中的告警日志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8, 31(6): 6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