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栋,高宏,丁炜. 一种新型的基于测量的CAC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2, 25(2): 88-92. |
[2] |
王志立, 陈 雪, 叶培大. ATM-PON带宽分配[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4): 25-29. |
[3] |
张 琳, 赵 鹏, 叶敏华, 张惠民. 一种新的ATM ABR多点对点拥塞控制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4): 40-44. |
[4] |
纪越峰. ATM光交换实验系统[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3): 78-82. |
[5] |
高宏,廖小昊,丁炜. 一种基于二分输出排队的新型ATM交换结构[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1): 11-15. |
[6] |
吴伟明,彭鲁. 基于ATM-CTI的开放可编程交换技术的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1): 90-94. |
[7] |
侯清富,雷振明. 一个新的ATM传送网管理信息模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1): 56-60. |
[8] |
张凌云, 余浩, 丁炜. 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局域网仿真协议[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3): 86-90. |
[9] |
李连源, 刘泽民. 基于神经网络和输入缓冲器分级的ATM信元调度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3): 7-11. |
[10] |
武穆清, 徐春秀, 丁,炜. 阶梯递推的实时CAC算法及性能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3): 35-39. |
[11] |
张鹏, 程时端. 基于ATM非对称线路下的TCP性能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2): 1-5. |
[12] |
余浩, 詹志强, 丁炜, 朱祥华. ATM交换机中缓冲区分配策略的比较——VBR业务情况[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2): 62-66. |
[13] |
余浩, 詹志强, 丁炜, 朱祥华. ATM交换机中缓冲区分配策略的比较*——CBR业务情况[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1): 75-79. |
[14] |
孟树森, 李文海, 胡健栋. 一种ATM网络结构及其宽带信令能力[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8, 21(4): 21-25. |
[15] |
廖建新 陈俊亮. ATM网络中成形器的平滑功能研究
[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8, 21(3): 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