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能够处理复杂非互易传输线(NTL)问题的标准Smith圆图解法。该解法基于一种非线性映射关系,将NTL模型的参数转化为传统互易传输线(RTL)模型的参数,从而可利用标准的Smith圆图(SSC)完成NTL中的设计和参数计算等问题。为了验证解法的有效性和简便性,以NTL单支节串联匹配和双支节并联匹配为例,给出了完整的设计与验证过程。
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联合会话接纳控制算法,用于可重配置系统中异构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分布式自治的联合资源优化。通过将Q学习引入接纳控制算法,并根据各无线技术自身的特性,调整不同会话类型的反馈强化信号,能够驱使各无线接入技术吸纳更适合自己的业务,形成合理的业务分布,从而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具有重叠覆盖的各无线接入技术通过这种“试错”的在线学习方式,能够收敛到较优化的接纳控制策略,在降低系统的总体呼叫阻塞率的同时获得更低的切换掉话率和更高的收益。
分析了动态业务条件下,带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多粒度光交叉连接节点结构特点,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粒度光交换网络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波长变换最长波带匹配(WC -LBM)算法. 该算法在动态业务到达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波带和波长资源,通过使用已有波带、新建波带、新建波长以及使用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等不同的优先顺序实现连接的建立. 利用NSFNET网络拓扑对上述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光交叉连接 (OXC) 节点和多粒度光交叉连接 (MGOXC)节点构成的光网络的业务阻塞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具有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MGOXC组成的网络阻塞性能优于已有的网络.
通过对伪正交载波干涉(POCI)序列在不同调制方式下扩频解扩原理的分析,论证了其在复信号高阶调制(如四相移相键控(QP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下无法正确解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扩频调制结构. 该结构结合POCI扩频码,使用脉冲幅度调制(PAM)方式取代通常使用的复信号调制方式,能在仅有很小性能损失且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条件下,将传统多载波码分多址接入(MCCDMA)系统容量提高2倍.
采用具有GCL(General chirp-like)序列作为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前导码,并加上了循环后缀,该结构能够有效利用GCL序列良好的周期相关特性提高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窗内峰均比检测的前导码检测算法;针对该算法设计了固定阈值,分析了虚警和漏检概率;分析了该算法通过简单修正作为碰撞检测和信道估计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这种前导码和相应的检测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基于协作式停等协议,提出了无线Ad hoc网络中改进的协作重传机制。第一,区分协作和非协作的帧,防止应答对象的混淆和协作扩散;第二,在节点内部设定业务流优先级,确保协作重传的帧能被优先发送;第三,采用基于优先级的退避机制,选择瞬时最优节点重传数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协作重传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重传碰撞概率,提高重传成功率,并改善系统吞吐量。
为了实现综合、准确的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业务管理,对SLA参数表示及参数映射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不同的视角定义SLA表示参数,提出双向流程分析法提取表示参数,并利用参数映射机制研究各参数之间关系,建立多视点、层次化的SLA业务管理数据模型。其次,引入层次分析方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结合不同的判别算法对各层参数进行关联计算,完成了各层参数间的映射。最后,在UMTS网络中建立FTP业务管理数据模型并对参数映射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研究了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集中式控制无线Mesh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集的树形路由和基于最大并发集的公平下行调度算法. 该路由算法使树上节点具有较小的干扰度,从而达到干扰避免的效果. 基于此干扰避免树的下行调度实现对最大并发集的高效利用,同时尽量保证节点业务请求满意率的公平性. 仿真结果表明,由于节点干扰度的降低以及并发传输机会的增加,网络吞吐量得到提高,并满足了一定的公平性要求.
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道估计中的信道冲激响应(CIR)泄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域信道估计算法. 使用多项式相消编码(PCC)训练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其频谱陡降的特点减少保护边带宽度,进而降低CIR泄漏. 与已有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极大降低了信道估计均方误差(MSE)值,改善了系统误码率(BER)性能.
为了在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ASON)网络中支持一个呼叫请求对应多条相同属性连接的情况,提出了连接批处理的概念,并扩展了信令消息及处理流程. 搭建了15个节点的试验平台,采用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RSVPT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traffic engineering (OSPFTE)及link management protocol (LMP)等协议实现ASON网络的控制平面. 实验数据显示,一个呼叫对应多条连接的连接批处理过程与传统的一个呼叫对应一条连接的情况相比较,不但节省了信令通信网的带宽,而且节省了连接的建立时间.
针对在位置区规划或优化算法过程中,应用传统的随机概率搜索算法进行最优解的搜索收敛方向难于确定、收敛速度极其缓慢,应用启发式构造算法能及时收敛但不能有效地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位置区元的新概念以及位置区元相关会聚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对位置区规划或优化解空间进行充分高效的压缩,进而保证在此基础上的随机概率搜索算法能及时有效地逼近全局最优解.
为了实现异构IP网络中的视频流业务无缝切换,提出一种快速移动IPv6(FMIPv6)协议框架下的链路层触发垂直切换机制,通过多次触发保证垂直切换的准确性. 并且利用视频流业务接收端存在防抖动缓存的特点,在防抖动缓存窗口时间内进行链路层切换.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能实现低时延垂直切换,满足业务的实时性要求.
基于H.264视频序列连续2帧时间与空间邻域内已编码宏块(MB)的模式上下文信息,自适应地为当前编码宏块选择合适的候选模式类. 把亮度16×16块和8×8块各自包含的4×4残差子块的变换系数绝对值和组成2个矩阵,利用在其上定义的梯度值分别设计了新颖的宏块级和亚宏块级模式选择准则. 实验结果表明,与joint video team(JVT)J033和JVTK021中提出的模式选择快速算法相比,本算法分别平均节省了近11%和7%的编码时间,而几乎没有带来编码率失真性能损失.
基于决策树的启发式流分类算法目标是建立结点数目尽可能少,树深度尽可能小的数据结构,从而获得较优的时空性能。本文提出的基于参数评估的可调节式流分类算法(PEA:Parameter Evaluation Adjustable algorithm)一方面沿袭目前主流的决策树类流分类算法思想,一方面引入性能参数的概念,并采取调节参数权值的方式获得性能最佳的数据结构。大量测试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本算法对比同类算法能够获得更优的性能结果。
提出了多种群遗传算法和蚂蚁算法融合的提升格式小波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构成小波的提升步进行优化;并提出局部适应度和全局适应度的概念,将其和蚂蚁算法中蚂蚁选择路径时对全局启发信息和局部启发信息的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蚂蚁算法对遗传优化的结果进一步寻优,精确求解适合给定变换问题的最优小波,形成一种时间效率和求解效率都比较好的启发式随机优化方法。将所设计的小波应用于基于小波的图像编码器对指纹及医学图像压缩,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图像压缩性能的优越性。
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故障诊断的新方法,首先基于粗糙集理论中改进的可辨识矩阵算法得到故障诊断决策的属性约简;然后通过属性匹配的故障分类算法,建立一套WSN节点故障诊断方法,对WSN节点的各个模块分别进行具体的故障诊断和定位. 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WSN节点故障诊断时通信代价小、能量消耗低、诊断准确率高,因而具有在能量有限的WSN节点中应用的可能性.
针对块匹配运动估计补偿(ME+MC)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的运动模式识别(MPR)算法,应用于会议电视的视频对象编码. 为了进一步提高SOM算法的性能,提出了频率敏感自组织特征映射(FSSOM)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FSSOM-MPR算法较ME+MC算法具有更好的编码性能,在压缩比为180∶1时,重建视频图像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有3.3 dB的改善.
为了对无线异构网络中多模终端的能耗分析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终端的工作机理,利用半马尔科夫链描述终端的通信状态,从而得到终端的能耗分析方程. 相比已有的工作,提出的模型更全面地考虑了终端的工作状态,还考虑了终端发现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概率和业务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终端能耗随呼叫到达强度和呼叫持续时间增大而增大;终端能耗与话音业务的比例和发现WLAN的概率均成近似线性关系;使WLAN模块进入低能耗的等待状态并不会节省终端能耗.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VBLAST)系统的新的排序检测算法. 该算法利用新的排序方法和施密特正交化分解算法进行信号的检测,降低了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并将排序与数据检测分离,提高了算法应用的灵活性. 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运算复杂度仅为传统的排序迫零干扰删除算法(ZFSIC)的1/3~3/4,且理论与仿真结果证明新方法性能与传统的ZFSIC误码率(BER)性能相同. 因此,新算法有利于硬件系统的集成实现,达到了降低硬件实现难度和成本的目的.
通过分析时分双工码分多址(TDD-CDMA)系统中业务接入容量与干扰之间的关系以及TDD-CDMA干扰分布的特殊性,使用Delbrouck算法,对TDD-CDMA上行系统进行了多业务接入容量研究,可以求得多维损失制系统的呼叫阻塞率、流量阻塞率、时间阻塞率及承载流量. 最后给出了数值和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为了加速功率控制,通过采用dB值加减代替原始数据乘除和非线性运算,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复杂度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功率控制仿真算法,并给出所提算法累积误差的定量分析. 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使用此低复杂度算法,系统性能几乎没有损失,相对于传统功率控制算法仿真时间减少为原来的35%~40%,相对于修正的传统功率控制算法仿真时间减少为原来的70%~80%;相应地,使用本算法的动态仿真系统相对于使用传统功率控制算法的系统仿真时间减少为原来的50%,相对于使用修正传统功率控制算法的系统仿真时间减少为原来的85%. 本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态仿真系统速度慢的问题.
对M带小波的基本理论及其提升格式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基于提升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载波调制系统——M带小波提升多载波调制(LWMT)系统. 通过在多径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及存在脉冲干扰情况下对其误比特率(BER)进行详细的分析及系统仿真,得到了基于提升的M带小波多载波调制系统在多径信道下及存在脉冲干扰时其系统性能优于传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而在AWGN下其性能与传统OFDM系统相当的结果.
为估计重叠时分复用(OVTDM)系统性能,采用基于数值计算的方法,推导了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符号为二相调制(BPSK)、采用最大似然(ML)准则时, OVTDM系统的一个性能界(称为修正一致界). 仿真结果表明,在误符号率(SER)为10-6时,该界与实际系统的归一化信噪比误差不会超过3?dB.
为了研究信道相关性对空频系统性能的影响,介绍了频率选择性空间相关信道的频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频系统的频域成对差错概率.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推导和仿真了空频均衡器的性能. 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空频系统的性能随信道相关性的增加而下降.
针对光突发交换网状网中采用逐跳探测的故障监测方法监测成本过高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探测圈覆盖的故障监测机制。该机制利用启发式深度优先搜索(HDFS)、最短路径欧拉匹配(SPEM)和启发式生成树圈覆盖(HST)三种典型的圈发现算法来搜索光突发交换网状网的圈覆盖,然后为每个圈安放一个故障探测模块,构成基于圈覆盖的监测机制。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该机制相对于逐跳探测机制能节约大量监测成本。
基于经典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信道估计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信道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能在一个OFDM导频符号内准确地估计出信道冲激响应、多径时延和噪声方差. 首先通过DFT信道估计得到初步估计值;然后提出了联合估计算法估计出各个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和多径时延,利用多径时延估计值提取信道初步估计中多径点上的信息,有效去除非多径采样点上的噪声. 仿真和分析表明,相比传统固定多径数目的估计算法,该算法能自适应地跟踪信道噪声能量和多径时延的变化,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
提出了一种利用wireless fidelity (WiFi) Mesh网络中多传输范围、多速率特性的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引进了跨层设计思想,利用IEEE 802.11的自适应速率切换机制,节点建立路由时以物理层的数据传输速率作为判据,速率相同时则选择跳数少的路径. 提出了通过调整发射功率实现在不同速率下选择路径的方法. 利用这种算法改进了Ad hoc按需距离矢量(AODV)路由协议,提出WiFi-AODV路由算法. 仿真分析表明,该路由算法能建立一条数据速率高、传输时延小、系统吞吐量大的路由.
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多址(OFDMA)分布式天线系统下的子载波和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在满足用户比例速率要求、天线独立功率限制要求下,使系统的总等效容量最大化. 通过把多维天线下的资源分配问题分解为独立单天线下的子优化问题,有效地降低了算法复杂度. 仿真结果表明,该分配算法能较好地满足比例公平的速率要求;相对于集中式天线系统和固定FDMA分配方式,均有较大的容量提升.
为了解决形象化模型显示方法硬件依赖性过高、不易实现推广等问题,从“分队指挥模拟对抗演练系统”虚拟战斗人员显示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切换的虚拟战斗人员三维显示方法. 重点叙述了这种纹理切换显示方法的基本思路、算法思想、技术路线以及具体实现;并且对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在视点角度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同时保持纹理框架朝向不变以及如何保持虚拟战斗人员逻辑方向不变两个纹理切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针对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服务质量(QoS)扩展(QOSPF)算法中预剪枝高延时链路后仅考虑带宽度量计算路由,提出考虑带宽和延时度量的QOSPF改进(BDQOSPF)路由算法,为应用流寻找满足其QoS请求(带宽约束、延时最小或延时约束)的可行路径. 该算法保持QOSPF的算法复杂度,并支持逐跳和显式路由,比较可用带宽和延时度量预计算路由表,处理等资源、等开销路径和重路由阻塞流. 仿真结果表明,BDQOSPF可提高QoS流路由成功率,降低流路径延时和节省带宽资源;其重路由策略对于改善流阻塞性能是有效的,但要付出随流负荷增长的重路由开销.
提出了一种外接式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方案. 采用改进型有源滤波算法和高速空间矢量控制理论,在不破坏原有电网电力设备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并提高了谐波与无功电流的检测速率和逆变器开关管控制速度,减少了开关损耗. 该方案在电网电压畸变的情况下,实现相位同步、谐波完全补偿.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