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帅千钧, 朱维嘉, 颜金尧, 李鉴增. WDM/TDM EPON传播时延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3, 36(5): 90-95. |
[2] |
郑冠男,伍剑,林金桐. GPON预测带宽分配机制的排队论建模与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s1): 9-13. |
[3] |
帅千钧,颜金尧,李鉴增,黄浩程,朱维嘉. 改进的EPON系统Online & Offline SPD混合调度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5): 101-104. |
[4] |
郭超平,张恒,张海林. 自私网络中带宽与路由的联合分配机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5): 61-65. |
[5] |
曾志民 刘琦 冯春燕 郭彩丽. 认知无线电网络自适应带宽分配机制及性能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 32(1): 39-42. |
[6] |
裘紫清1, 陈 雪1 , 刘 冬2. EPON系统DBA门限策略的数学建模与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8, 31(3): 50-53. |
[7] |
杨立伟. 多LLID EPON系统动态带宽分配及QoS性能分析(增刊修改稿)[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29(s1): 70-74. |
[8] |
张 涛, 李 玲. GPON系统中DBA方案设计与性能分析GPON系统中DBA方案设计与性能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5, 28(1): 70-74. |
[9] |
张 洋, 陈 雪, 黄 翔, 邓 羽. 多业务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4, 27(5): 90-93. |
[10] |
叶栋,高宏,丁炜. 一种新型的基于测量的CAC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2, 25(2): 88-92. |
[11] |
王志立, 陈 雪, 叶培大. ATM-PON带宽分配[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4): 25-29. |
[12] |
张 琳, 赵 鹏, 叶敏华, 张惠民. 一种新的ATM ABR多点对点拥塞控制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4): 40-44. |
[13] |
纪越峰. ATM光交换实验系统[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3): 78-82. |
[14] |
张凌云, 邓志成, 丁 炜. IP交换的性能仿真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3): 83-86. |
[15] |
高宏,廖小昊,丁炜. 一种基于二分输出排队的新型ATM交换结构[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 23(1): 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