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木根, 孙耀华, 王文博. 智简6G无线接入网:架构、技术和展望[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20, 43(3): 1-10. |
[2] |
芦效峰, 王晓明, 沙晶. 一种基于距离调整的动态影响力地图模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9, 42(2): 50-56. |
[3] |
崔鸿雁, 徐帅, 张利锋, Roy E. Welsch, Berthold K. P. Horn. 机器学习中的特征选择方法研究及展望[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 41(1): 1-12. |
[4] |
熊文, 晋耀红. 使用蚁群优化和凝聚层次的混合聚类[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3, 36(3): 60-63,78. |
[5] |
张恒,邱雪松,孟洛明,李文璟,张玺栋. 无线接入网自主覆盖优化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 34(5): 29-32. |
[6] |
钟义信. 高等智能·机制主义·信息转换[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3(1): 1-6. |
[7] |
刘晓红, 赵剑力, 纪越峰. 源表示法ILP在波带交换网络中的运用[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30(2): 54-58. |
[8] |
葛 艳, 王 薇, 闫传军, 吴 鹏, 任志考.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CDMA网络故障诊断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30(1): 123-126. |
[9] |
钟义信. 人工智能理论:从分立到统一的奥秘[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6, 29(3): 1-6. |
[10] |
吴静, 宋俊德. 一种新的用于蜂窝网的频率分配优化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22(4): 34-38. |
[11] |
田宝玉, 吴伟陵, 朱彤. CDMA蜂窝移动通信软切换区的划分[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8, 21(s): 65-71. |
[12] |
杨鸿文. 宽带调制对TDMA蜂窝系统中快衰落的影响[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8, 21(4): 26-29. |
[13] |
张武荣,吴伟陵. 多径异步DS/CDMA的串行最大似然检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8, 21(2): 51-55. |
[14] |
丁哲,陈锡先,吴善培. 数字微蜂窝通信系统切换关键技术[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8, 21(1): 83-87. |